道袍是哪个朝代 明朝的道袍指的是道教特有的服饰吗?
83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30 19:35:01
在传统服饰名称中所谓道袍,并非指道教服饰,而是明代汉族男子日常穿着的便服款式,既可以当外衣穿着,也能作为里衬。直身袍外观上与道袍较为相似,但内部结构则比道袍更简单,主要区别在于道袍有内摆,而直身则是单袍无内摆。此外,明代中后期开始,道袍、直身等便服上大量使用白色护领,据明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记载“宫女衣皆以纸为护领。一日一换,欲其洁也。”可见明代的士人们还是很讲卫生,白色护领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容易有染污渍、汗渍的领口,保障日常清洁。
如果仅仅只观赏展厅中这些传世实物道袍,总体自然给人清雅脱俗之感,但在五百年前的大明朝,明代士人对道袍的穿搭和品位却是多元化的。正如前文所说,自正德以来,社会崇奢之风大起,赐服纹样泛滥,服饰风格发生巨大变化,形成“衣必绮绔”之现象,老百姓只要有钱就敢买,同样敢“饰以王服”。除了蟒袍、飞鱼服等大龙大凤的华服泛滥,就连道袍也开始流行艳丽之风,大红大紫的道袍一时备受读书人追捧,此风也令部分保守人士深恶痛绝。明代画家范廉就曾提到,松江的儒童之中,绛红色道袍大行其道。
其实追求色彩艳丽还只是小打小闹,当时名士中出现的一批“女装大佬”才叫惊世骇俗。唐伯虎身穿女装与和尚下棋,顾承学“时衣妇女衣,红衫粉额”,张献翼“身被彩绘荷菊衣,首戴绯巾”招摇过市。而大明少女们穿男装的现象也很常见。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褚人获在其笔记《坚瓠集》记载晚明时期苏州穿衣风气:“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着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万历年间进士萧雍也记载了安徽地区“女戴男冠,男穿女裙”现象。时人如此放浪形骸,可见朱元璋制定的衣冠制度在明中期就已瓦解。当然也有不少看“女装大佬”不顺眼的卫道士们大骂“服妖”,甚至神神叨叨地说是不祥之兆。后来明朝亡国,这些人又说是“服妖”导致亡国,这就像历来总说唐代安史之乱是“红颜祸水”,把唐玄宗责任赖给杨玉环一样。难道没有“服妖”,就能政治清明,天下承平,大明江山永固了吗?
其实穿衣风格开放、多彩丰富,恰恰是自由与充满活力的时代才有的现象。抛开部分最放荡不羁的那帮狂士,当时哪怕是穿衣规矩的士人也很会穿搭,这在《松江邦彦画像》中就能找到很多穿衣达人。如吴嘉允,这老人家身穿朱红色道袍,因色彩较为鲜艳,脚上则穿颜色比较低调的黑色白云纹布鞋。而画像中大多数士人穿的道袍服色都较为淡雅,但一看他们脚上穿的全是鲜艳的小红鞋,这种互补穿搭还真需要有一定审美才配得出来,用句俗话说,叫“闷骚”。具体实例可以看:顾正心像,头戴唐巾,白色黑缘道袍,脚穿一双小红鞋;周绍元像,头戴幅巾,身穿牙白色道袍,脚穿一双小红鞋;沈犹龙像,大胖子头戴方巾,身穿粉嫩道袍,脚穿一双小红鞋⋯⋯“衣冠大成”展出的几套道袍和直身颜色都偏素雅,或许当年的主人在穿上它们时,也是脚穿一双小红鞋。虽已隔数个世纪,但那个时代的审美、潮流与风尚至今遗韵犹存。
相关文章
- 学可以组成什么词语(“学”字的由来) 2024-11-21 11:16:08
- 路中间的白色实线是何含义(黄色实线和白色实线有什么区别) 2024-11-21 11:01:29
- 河南周口市有多少人口呢(河南省周口市的概况) 2024-11-21 10:47:18
- 怎样揽柿子又脆又甜(这样挑脆柿才能口感惊艳) 2024-11-21 10:19:09
- 怎样揽柿子又脆又甜(掌握这几个方法香甜可口) 2024-11-21 10:04:01
- 飞的成语有哪些呢(远走高飞) 2024-11-21 09: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