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倩是哪个朝代的 郭茂倩家族探究

100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30 21:33:07    

郭茂倩家族探究——郭劝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的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长卷,它的编纂者是北宋时期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的郭茂倩(1041年—1099年)。

郭茂倩祖籍地是太原郭氏,他自幼受诗礼熏陶,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对诗歌兴趣极浓厚,以编纂《乐府诗集》百卷扬名后世。太原郭氏迁居郓州须城后,到北宋郭茂倩时期已经延续五代:郭宁生禹偁,解州解县令,卒赠礼部尚书;郭禹偁生郭劝,字仲褒,赠吏部尚书;郭劝生源明,字潜亮,太常博士;郭源明有五子:茂倩、茂恂、茂泽、茂曾、茂雍。郭家名声显赫,其重要原因离不开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郭茂倩在文学、音律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这离不开自幼受到的文化熏陶。郭茂倩的爷爷是北宋著名的耿直大臣郭劝,是东平郭氏的第三代人。郭劝,生卒年月不详,字仲褒,他考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殿中侍御史、左谏议大夫、侍读学士等职;郭劝是宋朝以直言而著称的名臣,他的劝谏就好比是唐朝的魏征,当时宋真宗想要废掉郭皇后,改立陈氏为后,郭劝力排众议,两次进谏,上奏给真宗,奏章呈入时,皇后已被废掉,但是陈氏也没有成为皇后;发运使刘承德是个谄媚之臣,他常常给宋真宗进贡一些供玩乐的东西,以此来讨好真宗,结果耿直的郭劝跑到宋真宗那儿告了刘承德一状,表示他送这些东西目的只是为了讨好皇上,影响皇帝的名声和公平,应该立即销毁,以警告奸邪之人。

宫城卫士中有相互仇视的,暗地把刀放在衣箱中,跟从杨景宗进入官门,后来被守门人查获,杨景宗隐匿此事没有报告。郭劝请求先办杨景宗之罪,奏章呈上两次,没有听从,又在朝廷上争论多日,最后将杨景宗贬黜,郭劝也因为不讨皇帝喜欢而被逐出京城到州郡任职。

郭劝任延州知州时,还差点因考虑失当让北宋遭受灭顶之灾。李元昊世袭父亲的封爵,送给郭劝一百万钱,郭劝没有接受。山遇惟亮早年辅佐李德明(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去世以后,他又转而辅佐李元昊,是西夏两朝重臣。李元昊打算自立门户,不再当宋王朝的藩属国了,山遇惟亮怕引起战事,于是不断规劝李元昊不要自立,李元昊不听,为了避免遭受侄子打击,于是山遇惟亮就叛逃到了宋朝,把李元昊要谋反的秘密告诉了郭劝,希望郭劝想法劝阻李元昊自立为帝。

郭劝几经考虑,觉得李元昊谋反证据不足,不能因为山遇惟亮的投靠加剧宋朝和李元昊之间的矛盾,于是他劝说一番后,派人把山遇惟亮一家给送回给了李元昊。大喜过望的李元昊,二话不说就把山遇惟亮全家都绑在树上给活活射死了,这也彻底镇住了他手下的那帮大臣,大家都不敢随便投靠宋朝了。李元昊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自己的反对派给处决了,同时也振奋了军心,使得集团内部上下一心。可惜郭劝没让北宋抓住这一机会,无意中犯了滔天大祸,无论什么样的功劳或者道德,都弥补不了这件事的危害,他间接导致了北宋的贫弱与灭亡。

这也反映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的弊端:文将(郭劝)在关乎国防安全的“延州知州”岗位上守卫边疆,这种“重文轻武”的制度,才使北宋在一次次战败中,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病因。

郭劝廉洁节俭,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曾对孩子们说:“颜鲁公(颜真卿)说,‘这辈子能够得到五品官职,子弟承荫封为斋郎,足够了。’”待到再次任为侍读,他说:“我是太学生出身,志向不过是成为太守,现在我七十岁,在皇帝侍从的行列中,可以告老回乡了。”于是皇上赏赐他银两让他买住宅和田地,郭劝二年后去世。


郭氏家族的时代已经过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的是非功过,我们无法去改变,只能任由人们评价。郭家的辉煌,早就凝聚在了《乐府诗集》那一首首婉转的曲调中,这些曲调,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首从古至今的文学艺术的生动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