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平准基金”,释放“稳股市”强烈信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6:40:00    
4月8日A股市场开盘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重磅发声。

中央汇金首次提出其类“平准基金”定位,并表态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中国人民银行表态,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亦发文,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此次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正值美国大幅加税引发全球市场动荡之际。在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看来,中国通过类“平准基金”机制,不仅为国内市场筑起“防波堤”,更向全球传递“以开放对冲保护主义”的战略定力。数据显示,2024年9月央行创设两项资本市场工具后,A股外资净流入环比增长120%,政策外溢效应显著。

“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构建起以中央汇金为核心、央行流动性支持为后盾的‘平准基金’机制,形成‘政策工具—资金渠道—市场操作’的闭环。”姚余栋认为,中央汇金的类平准基金功能、央行再贷款工具、保险资金扩容形成“三级缓冲”,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制度创新释放“耐心资本”活力,以市场化手段平抑波动,既为经济转型赢得时间窗口,也为全球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未来,随着配套政策落地,这一机制将更趋完善,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

中国版“平准基金”来了

中央汇金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历史上多次在市场关键节点发挥“稳定器”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股份;2023年10月11日,中央汇金表示,近日已在二级市场增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A股股份,并将在未来六个月继续增持;同年10月23日,中央汇金买入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2024年2月6日,中央汇金表态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上述表态后,资本市场预期均得到有效稳定,使得市场摆脱了悲观预期和资金供需的负循环。

对于此次中央汇金再度坚定表态,并首提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在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中央汇金公司具备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充足、多元的资金来源,将承担中国版“平准基金”的基本职责。一方面,作为中国的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自身经营稳健,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拥有较大的可动用的自有资金。另一方面其具备通畅的融资渠道,人民银行也可以通过再贷款的方式为其提供流动性支持。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可以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推动A股市场行稳致远。三箭齐发,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

“在特朗普政府酝酿对华‘对等关税’升级、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中央汇金与央行的联动政策具有鲜明的战略对冲意味。”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当前国际局势呈现两大特征:其一,美国大选政治周期下对华经贸施压进入新阶段,特朗普提出的对华关税若落地,可能打破现有全球供应链修复节奏;其二,美欧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反复,全球资本避险情绪升温,新兴市场风险资产承压。在此环境下,中国资本市场面临“外压内托”的复杂博弈,政策层通过“国家队”+“央行信用”的组合拳,实质是构建内外风险隔离机制,防止外部冲击引发资本市场负反馈螺旋。

从政策工具箱的运用看,汪毅进一步提出,此次组合拳包含三层缓冲设计:第一层是中央汇金对ETF的持续增持,通过直接吸收市场抛压形成价格稳定锚;第二层是央行再贷款工具创新性介入,将国家信用注入市场流动性预期管理,缓解外资撤离担忧;第三层是政策宣示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长期叙事结合,在应对关税战可能引发的制造业波动时,引导资本向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战略领域聚集。这种“短期托底+中期转型”的政策架构,既是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金管局干预市场的经验升级,也是对日本央行ETF购买计划的机制改良,更适应中国资本市场散户占比高、政策传导链条长的现实。

各方坚定看好A股配置价值

本次美国“对等关税”的幅度和范围大超预期,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幅调整。针对这一冲击,中国及时出招、快速反应,以“真金白银”稳股市、稳信心。除前述盘前联合发声外,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中国电科等“国家队”陆续宣布增持A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招商系”等诸多上市公司发布计划回购和增持。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毫无疑问,上述举措既是“基于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也是对当前A股配置价值的充分认可,后续更多稳股市、稳信心值得期待,更多新的增量政策有望加速出台,尤其是更大力度的中央加杠杆、扩内需、稳外贸。

“关税摩擦不会改变中国资产相对优势的趋势。复盘2018年至今贸易摩擦期间市场表现,观察来看贸易摩擦发酵对A股的影响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股市正在用更快的速度定价贸易摩擦的冲击。”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程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坚定看好中国市场投资机会。中国拥有全球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全球最强大的产业体系,在面临外部不确定性时,能够体现出足够的韧性和优势。

章俊认为,随着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增长动能加速崛起,A股上市公司质量亦在稳步提升。A股市场估值总体处于相对历史低位,其核心资产的配置吸引力持续提升。中央汇金加大力度增持A股市场,以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发声,突出多部门协同形成合力,体现了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和信心。投资机构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短期波动不改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





图片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张弛
编辑:杨致远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