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迈入3.0时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6:31:00
我国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迭代升级
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迈入3.0时代
4月25日,2025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活动在雄安新区举办。活动中,京津冀三地7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4家快速维权中心共同签署《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3.0》,标志着我国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迭代升级,构建起覆盖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四位一体”的协同保护新格局。
本次活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主办。活动期间,京津冀知识产权部门聚焦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联合发布“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和“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十大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三地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等方面的显著成果。
2022年4月,京津冀三地5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共建三地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机制。2024年4月,京津冀三地5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2.0》,进一步强化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持续推进产业和企业服务机制,合力提升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服务满意度,推动京津冀成为全国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
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协同开展专利侵权判定710件,为京津冀地区电商平台快速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提供专业支撑,并在提升专利预审质量、加强维权援助服务、强化导航基地建设、深化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加强交流。
围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本次签署的备忘录提出,持续推进三地预审备案企业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存在关联关系的跨区域备案企业,主动了解其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预审等服务需求,联动开展精准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三地重点服务企业名录,特别是针对研发在北京,中试和生产在天津、河北的企业,协议各方将全程跟踪,联动服务。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及其细分领域,11家中心将合作形成导航分析成果,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京津冀知识产权人才智库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强,在跨区域重大、疑难、复杂知识产权纠纷中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地通过专家智库共享、信息平台互通、研究成果联用等资源池建设,将实现产业服务标准化、侵权判定智能化、电商保护精准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2024年,京津冀三地通过开展“打假保名优”专项行动,建立电商领域联合侵权判定工作机制,410份联合侵权判定意见成为全国电商维权的“判例样本”。“河北知识产权系统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实现新跨越。”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中,京津冀三地5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还共同签署《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联合应对指导服务雄安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立足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统筹京津冀三地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优势资源,构建跨区域、全链条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协同机制,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能力。计划到2027年底,构建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辐射京津冀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协同应对网络,显著提升雄安新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应对指导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 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迈入3.0时代 2025-04-29 16:31:00
- 析风险谋发展促创新,深圳龙华法院开展多场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助企解忧 2025-04-28 21:33:00
- 公安灞桥分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2025-04-25 19:03:00
- 全省林业知识产权培训班在宁波举办 2025-04-25 17:29:00
- “五一”假期将至!外交部发布紧急提醒→ 2025-04-24 10:14:00
- 兰州市城关区探索“综治+工会”工作模式解决劳动领域纠纷 2025-04-24 0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