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春县属于哪个市? 福建省永春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4 10:32:59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大田县毗邻。介于北纬25°13'15"~25°33'45"、东经117°41'55"~118°31'9"之间。全县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在桃城镇衙口街1号,距泉州市区70千米。

历史沿革

西周至春秋战国属七闽、闽越地,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废闽越。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徙其民于江淮间,以其地属会稽郡。东汉建安(始于196年)初,属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置东安等县,属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479—502年)复为晋安郡。梁天监(502—519年)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直至陈(557—589年)均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安郡改为县,以其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属南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县置丰州,属丰州南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丰州并入泉州(今福州),属岭南道泉州南安县。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岭南道武荣州南安县。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以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南安县。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均属南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闽通文三年),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直至后周(951—960年),永春均属清源军。宋属福建路泉州。元代,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建总督郝玉麟请准,升永春县为永春州,辖德化、大田二县,直隶福建布政使司。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仍为永春县,属厦门道。民国16年,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9月9日,永春县划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14日起,属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8日起,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12日起,属福建晋江专区。1971年6月17日起,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6月起,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原泉州市改为鲤城区),属福建省泉州市至今。

行政区划

1949年6月,永春县人民民主政府在达埔成立,全县划分为4个区、15个乡(镇):一区辖一都、福鼎、锦斗、桂洋、玉坑5乡;二区辖蓬壶、常安、达埔3乡;三区辖桃源、西安2镇和岵山、仙夹2乡;四区辖东平、湖洋、福阳3乡。同年11月1日,全县调整为6个区:第一区区人民政府设福鼎,后迁仙阳,辖一都、福鼎2乡;第二区设锦溪,辖锦斗、桂洋、玉坑3乡;第三区设中壶,辖蓬壶、常安、达埔3乡;第四区设华岩,辖西安、桃源2镇;第五区设塘溪,辖岵山、仙夹2乡;第六区设锦凤,辖湖洋、福阳、东平3乡。

1950年下半年,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增置第七区、第八区。第七区设达中,辖原第三区达埔乡;第八区设桥头铺,辖原第三区常安乡吾江、吾顶、吾西、吾中及原第六区福阳乡。同时把原144个保划为121个乡(镇),后扩为129个乡、2个镇:

第一区驻仙阳,辖光山 龙山 仙阳 玉三 云贵 福鼎 曲斗 涂山 上姚。

第二区驻锦溪,辖云路 卓湖 洪内 锦溪 珍卿 壶永 重歧 桂洋 新金 长坑 诗元 玉西 西坪 福地 景阳 魁斗 玉斗 炉地 竹溪 白荇 云台 凤溪。

第三区驻壶中,辖丽里 南幢 八乡 西昌 鳌南 鹳山 东安 汤城 魁都 美中 壶中 美山 军兜 双溪 呈祥 东熙 嵩溪 嵩山。

第四区驻华岩,辖洛阳 丰山 长安 卧龙 化龙 花石 济川 溪安 桃东 桃溪 德风 桃场 环翠 儒林 仰贤 华岩 社山 石鼓 卿园 凤美 洑江 马峰 霞陵 西安(镇) 桃城(镇)。

第五区驻茂霞,辖夹漈 东里 美寨 龙美 龙水 龙阁 磻溪 塘溪 茂霞 铺上 铺下 檺林 南石 文溪。

第六区驻锦风,辖太山 太平 东山 冷水 霞林 鸿安 文峰 东关 山后 外碧 内碧 仙溪 清白 锦凤 桃源 玉柱 蓬莱 白云 云峰 墘溪 湖城。

第七区驻达中,辖洑溪 乌石 达山 达理 达中 延清 达德 新琼 狮峰 岩峰 光烈。

第八区驻鳌中,辖鳌中 鳌西 鳌顶 鳌边 鳌江 福东 外坵 姜仑 洋上 紫美 龙津。

1952年2月,根据政务院指示和省人民政府“关于缩小区乡行政区划的决定”,全县增划为12个区、162个乡(镇)。这次划分注重按人口数,忽视自然条件及经济、历史等基本情况。9月根据省的指示,又调整为141个乡(镇)。1954年下半年,有些乡镇区域辽阔,村落分散,交通不便,再调整为12个区、153个乡、5个镇:

第一区驻仙阳,辖光山 龙山 鲁山 仙友 仙阳 玉三 三岭 云贵 大荣 福鼎 贵德 含春 曲斗 涂山 上姚。

第二区驻锦溪,辖锦溪 云路 卓湖 珍卿 桂洋 壶永 重歧 新金 金湖 长坑 洪内 芳坂。

第三区驻玉西,辖玉西 景山 杏阳 洋头 福地 炉地 玉斗 白荇 新荇 云台 坑卿 魁斗 西坪 诗元 竹溪 凤溪。

第四区驻美中,辖呈祥 汤城 嵩山 嵩溪 魁都 南幢 八乡 美中 美山 西昌 军兜 仙岭 鹳山 鳌南 丽里 东溪 西村 熙里 东熙 都溪 壶中(镇)。

第五区驻岩峰,辖岩峰 汉口 达德 狮峰 新琼 清源 延寿 达理 达富 达山 达桂 乌石 洑溪 新溪 光烈 达中(镇)。

第六区驻卿园,辖洑江 风美 东安 大卿 马峰 石鼓 社山 卿园 桃场 鳌江。

第七区驻桃东,辖桃溪 桃东 环翠 仰贤 德风 化龙 卧龙 长安 溪安 花石 济川 丰山 洛阳 姜仑。

第八区驻茂霞,辖夹漈 东里 美寨 龙美 龙水 龙阁 磻溪 塘溪 铺上 铺下 檺林 茂霞 南石 文溪。

第九区驻太平,辖东山 太平 太山 霞林 鸿安 云峰 云美 冷水 东关 溪南 山后 外碧 内碧。

第十区驻锦凤,辖清白 龙溪 仙溪 桃源 锦凤 蓬莱 玉柱 白云 洋岭 云峰 墘溪 湖城(镇)。

第十一区驻霞陵,辖鳌西 鳌中 鳌边 龙津 紫美 福东 洋上 外坵 梅林 鳌顶 霞陵。

第十二区驻儒林,辖儒林 华岩 西安(镇) 桃城(镇)。

1955年10月,贯彻中央精简机构、紧缩编制、厉行节约和加强农业合作化领导的精神,根据省人民委员会及晋江专员公署指示,撤销第七区和第十二区。第七区的桃东、桃溪、环翠、仰贤和第十二区的乡(镇)归县直辖,划德风归第八区,其余归第九区。保留10个区,并冠以地名。第一区称一都区,第二区锦斗区,第三区玉斗区(12月改称玉坑区),第四区蓬壶区,第五区达埔区,第六区石鼓区,第八区岵山区,第九区东平区,第十区湖洋区,第十一区霞陵区。1956年6月,农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全县调整合并为6个区、73个乡、3个镇:

一都区驻仙阳,辖龙山 云贵 涂山 光山 大荣 仙阳 曲斗 三岭 福鼎 上姚 玉三。

锦斗区驻锦溪,辖洪内 新金 珍卿 坑卿 竹溪 玉斗 长坑 桂洋 锦溪 玉版 壶永 白荇 景阳 重歧 炉地 福地。

蓬壶区驻壶西,辖壶西 壶东 壶南 苏坑 东坑 呈祥 鳌顶 鹳山 延清 汉口 达埔 岩峰 乌石 达山 南幢 八乡 蓬壶(镇)。

城关区驻儒林,辖凤美 桃园 鳌峰 鳌江 东安 石鼓 介福 姜仑 桃东 儒林 丰山 化龙 文峰 东平 东关 霞陵 鳌边 西安(镇) 桃城(镇)。

岵山区驻小姑,辖小姑 南石 和林 西向 夹漈 洑溪。

湖洋区驻湖城,辖湖城 桃源 仙溪 洋上 墘溪 白云 碧卿。

1958年3月,撤区并乡,调整为28个乡、2个镇。乡(镇)名称、驻地和所辖原小乡,详见《1958年行政区划情况》。

1958年10月,全县合并为6个乡2个镇,随即实行人民公社化,改为8个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公社下设148个生产大队。

一都公社驻仙阳,下设仙阳 曲斗 仙友 上姚 三岭 涂山 玉三 大荣 福鼎 新村 云贵 光山 龙山13个生产大队。

锦斗公社驻锦溪,下设诗元 玉西 锦溪 福地 炉地 珍卿 洋头 凤溪 魁斗 玉斗 壶永 桂洋 竹溪 新金 西坪 长坑 洪内 卓湖 白珩 云路 重歧 杏春 景山23个生产大队。

蓬壶公社驻美中,下设美中 孔里 吾南 军兜 丽里 美山 嵩山 魁园 嵩溪 南幢 西昌 鹳山 汤城 都溪 仙岭 东熙 熙里 西村 八乡 呈祥 东溪 壶中22个生产大队。

达埔公社驻岩峰,下设汉口 金星 红星 达理 光烈 红旗 建国 岩峰 达德 蓬莱 延寿 达中 新溪 溪园 洑溪 前峰 新琼 楚安 达山 乌石20个生产大队。

城关公社驻华岩,下设桃东 桃城 儒林 环翠 华岩 仰贤 西安 桃场 东安 霞陵 卿园 马峰 袱江 鳖峰 鳌江 鳌顶 凤美 石鼓 桃溪 大卿 德风 鳌边 洋上 介福 外坵 社山26个生产大队。

岵山公社驻茂霞,下设茂霞 塘溪 夹漈 龙水 和林 东里 龙阁 南石 德田 磻溪 文溪 美寨 铺上 铺下 龙美15个生产大队。

东平公社驻太平,下设化龙 花石 霞林 卧龙 济川 鸿安 长安 太平 东关 溪安 冷水 山后 洛阳 太山 东山 溪南 姜仑 文峰 内碧 外碧等20个生产大队。

湖洋公社驻锦凤,下设仙溪 桃源 锦凤 湖城 蓬莱 玉柱 墘溪 白云 云峰9个生产大队。

1959年,东平公社与城关公社合并为东风公社。1961年,全县扩为22个公社、219个生产大队,详见《1961年行政区划情况》。1962年,划出东平公社的内碧和南村归北硿华侨茶果场,仍为集体所有制生产大队。1971年,化龙公社并入城关公社。1980年,划出城关公社的桃城、环翠和五里街公社的西安、华岩、儒林等生产大队成立城关镇,设2个居民委员会、4个生产大队、36个生产队。1981年5月,城关公社更名为城郊公社。

1984年10月1日,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设立乡人民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全县计有21个乡、1个镇、1个场、226个村(居)民委员会。1985年,曲斗乡改为下洋镇。1986年,撤消城关镇、五里街乡和城郊乡,成立桃城镇(包括原城郊乡和城关镇的桃城、环翠)和五里街镇(包括原五里街乡和城关镇的五里街、华岩、西安、儒林)。1987年全县有18个乡、3个镇、1个场、228个村(居)民委员会、2870个村(居)民小组。

2021年,永春县辖一都、下洋、坑仔口、玉斗、桂洋、锦斗、苏坑、篷壶、达埔、吾峰、石鼓、五里街、桃城、东平、东关、岵山、仙夹、湖洋18个镇,横口、呈祥、介福、外山4个乡,共22个乡镇。全县辖209个村,27个社区,共236个村(社区),下设3001个村(居)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