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带头人托起乡村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53:00
田家四月自争春,春耕起,农民忙碌的身影遍布田间地头。在八闽山村,一批批特殊的文旅人,以别样文旅力量灌注乡野,书写乡村文旅振兴的春日画卷。
文艺信使育山乡
春风沉醉的金谷溪岸,处处皆舞台,人们或席地而坐,或踏溪戏水,潺潺溪水和着美妙曲声。4月4日,“周末戏相逢”福建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在福建泉州安溪县金谷村如约上演。在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与安溪县茶文化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的精心演绎下,观众陶醉在茶香、戏韵、春风交织的画卷里。
这是2月22日起周末的金谷村的新常态。2025年元旦起,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启动福建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并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全年推出不少于560场公益性演出,“周末戏相逢”“百姓大舞台”“乡村戏台 百姓乐园”“四季村晚”“福建乡村音乐会”等丰盛的文化“菜篮子”充盈在群众的生活里。
4月3日,在福州闽侯荆溪镇关口小学综合楼二楼音乐室,45名乡村学生在文化志愿者潘超的带领下,准备“六一”汇演盛典的节目。2016年以来,詹红丹、杨晓燕、马超博、周英、郑怡等一批文化志愿者,常年到校开展音乐志愿教学。
近年来,福建省创新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全省组建各类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1490多个,志愿者人数近6万人。此外,福建全省共有村级文化协管员约1.37万名,每年常态化举办文化协管员、文化志愿者培训,带动全省新建乡村文化合作社217个。
“乡村振兴需要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基层文旅骨干化身文化信使,赋能乡村发展。”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林希妍介绍,依托基层文旅人才队伍,全省6000多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约500个“百姓大舞台”、约5300个乡村戏曲小戏台,年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万多场,惠及群众3000多万人次。
文旅“新农人”兴山村
金谷溪岸成“网红村”,带动当地消费增长,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成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金谷村巨变源于艺术家陈文令。日前,陈文令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从小生长在金谷溪畔的“小令”,2021年起投身艺术乡建,在岸基上和溪流里创作《世外桃源》等雕塑作品,把金谷村建成艺术村,让现代艺术作品绽放在蓝天下碧水间。
2019年以来,福建共有111人获评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142人获评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平常看霞浦都是在地面,这次从低空的新视角看,风光太震撼了。”宁德首家低空文旅项目三沙飞行基地近日投入运营,游客姜瑜成首批体验者。近年来,霞浦“乡村旅游+摄影+民宿”模式风生水起。这其中,郑德雄、陈蜀曼、胡石峰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发挥了引领作用。
2002年开始拍摄霞浦滩涂的郑德雄,带动一批霞浦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国际滩涂摄影胜地”吸引全世界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据统计,每年前来霞浦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超过60万人次,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等产业发展。霞浦还衍生出一批“渔模”“摄模”等摄影相关从业人员300多人。
随着摄影旅游走红,民宿成为霞浦文旅第二把“金钥匙”。霞浦现有各类民宿600多家,符合精品民宿标准的7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达130多万人次,年营业额超4亿元,民宿游引领旅游新风尚。“福建将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选拔培养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万名乡村一线文旅从业者提升培训计划相结合,提升乡村文旅人才培养水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负责人说。
文旅特派员促经济富乡村
2023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文旅特派员试点工作,全省确定66个首批试点村,通过资源整合、要素导入、创意赋能,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和文旅人才培养,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2024年,南靖官洋村获评2024年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成为乡村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典范。这其中,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文旅特派员团队的精准帮扶是重要驱动。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靖土楼人,团队负责人张清影从2019年起为官洋村开展服务,2023年成为首批福建文旅特派员。他们围绕文创产品、旅游研学、民宿管理等模块,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旅游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平台搭建、新媒体宣传营销等。“文旅特派员团队带来了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进行文化宣传、思政教育、价值引导等,改善人居环境,赋能文旅发展。”南靖县土楼管委会主任陈艺君说。
屏南乡村的发展也是文旅人才兴乡的生动写照。2022年,屏南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精选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3批139人,匹配服务驻点村152个、项目151个,划分为文旅、文创、智库等13类。
其中,文创类特聘指导员对乡村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定发展思路和方向。“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和西南大学教授潘家恩策划了县域生态公共品牌“屏南800”并衍生“我在屏南有亩田”子项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子劲师生结合屏城前汾溪村传统习俗,启动“乡村美育课堂”志愿项目,策划“节日村”IP;复旦大学副教授张勇深度挖掘前洋古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助力研学旅游发展。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志愿者、文化协管员、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文旅特派员、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等一批批乡村文旅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福建文旅发展。(本报记者 黄国勇)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相关文章
- 为期3个月!村超全国赛上海赛区在水库村启幕,邀客体验“文旅商体农”盛宴 2025-04-13 20:33:00
- 政校企协同创新 智造赋能乡村振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助力烟台高质量发展 2025-04-13 17:51:00
- 欧洲游客取消美国行,“特朗普下台前,绝不踏进美国一步” 2025-04-13 14:17:00
- 以书为舟,重构生命文化价值,沪上首家生命文化主题AI书院“牧云记”启幕 2025-04-13 13:47:00
- 专家学者齐聚连州,共探传统文化与道学赋能乡村振兴之道 2025-04-13 00:05:00
- 泉州永春:美岭集团诚信铺就乡村振兴路 2025-04-11 2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