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专谈中关村论坛】多国专家:中国以交流促合作 引领全球技术创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32:0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鲁平 田媛媛):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期间,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分享各自对科技发展的洞见,携手展望人类进步的未来。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关村论坛在推动全球科技发展与合作进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称赞中国以对话促协作,为多领域技术创新注入活力。

穆罕默德·卡西姆·简(Mohammad Qasim Jan)(王鲁平 摄)

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穆罕默德·卡西姆·简(Mohammad Qasim Jan)表示,中关村论坛意义非凡。“论坛吸引了大量科学家,这是一场多学科交融的盛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为大家提供了交换信息、建立联系的绝佳机会。”他说道,“还有机会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这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长远来看更能促进全球技术推广与合作,对科学发展大有益处。”

长期与中国科学家及科研机构合作的穆罕默德·卡西姆·简高度评价中国科研环境与人才培养体系,他称赞,不少中国高校的硬件设施甚至优于许多其他国家的高级科研机构,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国学子,充分证明中国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实力,也凸显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霍马尹·卡泽罗尼(Homayoon Kazerooni)(田媛媛 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教授、伯克利机器人与人体工程实验室主任霍马尹·卡泽罗尼(Homayoon Kazerooni)对中关村论坛整体氛围赞誉有加,他直言论坛规格在全球范围内堪称顶级,许多关乎全人类未来的前沿课题研究成果令学界瞩目。卡泽罗尼希望中关村论坛能够长期举办,为全球科技交流注入活力。他特别提到,中国在多个技术领域,尤其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发展迅猛,论坛期间展示的语音合成技术等相关应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专业知识渊博、态度平易近人且勤奋踏实,我非常期待能与他们合作。”

罗思义(John Ross)(主办方供图)

英国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指出,经济与技术联系紧密,经济发展为技术研发提供资金,科技创新离不开充足的财政支持,中国在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功正是经济与技术相互作用的体现。在罗思义看来,通过中关村论坛可以观察到中国创新发展亮点显著,电子通信、无人机、人工智能及绿色能源产业成绩斐然。他强调,其中,绿色能源领域至关重要,“过去两百年来,世界依赖化石燃料,如今正逐渐转向绿色能源,这是未来趋势。”

郑志强(Tee Chee Keong)(主办方供图)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郑志强(Tee Chee Keong)出席了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第二届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他认为,创新与人紧密相关。“中关村论坛汇聚了全球海量优秀人才与行业领导者,为他们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换想法的平台,而这种思想碰撞正是创新的源泉。”郑志强赞许道。对他个人而言,此次参会带来了“大开眼界”的体验,近距离观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成果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有趣经历,而论坛对独角兽企业的特别关注也令他感到欣喜,“这将有助于更多人深入了解初创生态系统和创新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