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丨历史名人“复活”,AI玩法有趣有料也需有边有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6:52:00    

龚先生

笑不活了。

“你早上不吃饭。那我问你,《黄帝内经》讲‘胃不和则卧不安’,你胃气都亏了,还想睡个好觉?回答我,说话!”

⋯⋯

这波年轻人,盯着手机屏幕,乖巧地被“扁鹊”教育吃早餐。被训完后,还觉得挺好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谢谢扁鹊大人穿越时空光临指导”“马上吃,一大早就这么凶”……

这还没完,被扁鹊骂完,被李时珍骂,被李时珍骂完,被孙思邈骂。如果没被“教育”够,后边还有张仲景。

这仅仅是古代医学界的网红大V。如果想换赛道,诗词方面,李白、杜甫、苏东坡必不可少;政治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哲学社会科学,老庄孔孟、阳明朱熹⋯⋯就连兵马俑都来凑热闹。

这就是最近火遍网络的通过AI复活古人的“回答挑战”。苏州博物馆自3月12日以来,先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8条“回答我”风格的视频,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等,轮番上阵,多个视频点赞量破万,其中唐伯虎的视频点赞10万+。

(视频来源:“浙江文旅”小红书号)

无独有偶,甘肃省博物馆、山西晋国博物馆、江苏盐城市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多地博物馆不甘落后,紧急利用AI技术“召唤”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创作的“回答我”风格视频,点击量可观。

该类视频,通过“复活”各界、各类古人对着网友一顿“贴脸开大”,用“回答我!”这样直击灵魂的拷问,完成知识输出,观点表达。

首先,AI赋能,小创新带来的“技术新奇”,稳稳击中大众的求知痛点,用另类方式,激活了大家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新旧知识点,在网友笑出眼泪的过程中,得到“复习”,完成更新迭代,值得肯定。

再者,小创意更撬动了一波文旅宣介的大流量。文旅宣介大主题,又找到一个新的小切口,值得借鉴。

严肃内容,创新表达,这又是一次生动案例。AI复活古人,向网友“贴脸开大”,完成传播,再次展示了“逆向思维”的效果。近年来,文旅界通过新玩法,造出、接住一波又一波新流量,并将流量转化为当地文旅事业发展的“出货量”、线下客流量。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都离不开这种表达与话语的创新。

(“回答我”系列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爆火)

当移动互联遇到AI,今后此类创意还会越来越多,值得期待。但新玩法之下,AI创意大流量中暗藏“脏流量”,也不容忽视。

此次“回答爆改”中,不少网友为博眼球,“复活”僵尸、阎王、潘金莲等,内容没有知识含量不说,有些人还言辞低俗,脏坏连篇,把原本好玩的古人训诫,变成了套用AI的擦边。

新技术新玩法,我们大大地鼓励,有趣有料有梗,这是大势所趋。AI赋能,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无论“黑猫”“白猫”,绝不能是“妖猫”。一则,生成内容,绝不能违反公序良俗,擦边黄赌毒、低俗无底线。再则,更不能违反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使用与应用的基本规范和法律。

AI玩法,有趣有料,同时有边有界,这样才能玩出更多花样,玩出未来。

AI赋能后的网络空间,是更加值得期待的网络空间,同样也必须是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