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竞速到品质突围,透视消费电子新机遇之下歌尔股份的跃迁支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53:00    

4月7日,受新一轮关税冲击的影响,A股相关消费电子概念股跌停。关税冲击来势汹汹,面对由此引发的剧烈震动,市场目光正聚焦于消费电子行业的未来韧性。如何在危机中突围、化解风险并布局长期竞争力,才是当前市场的理性应对之策。

近年来,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曾经以出货量为王牌的"规模竞速"正转向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的"品质突围"。这也意味着,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危中有机”。

毫无疑问,AI技术的爆发式应用,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关键引擎。除此之外,AI技术与智能硬件产品在各自向前的同时“双向奔赴”,不仅重塑智能硬件的功能边界,更推动产品形态与使用场景的深度重构。当智能手机能实时翻译对话、XR设备让虚拟与现实无缝交融、智能眼镜可投射全息导航,整个行业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进化。

理清趋势再来看这一场“范式转移”,可以发现,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凭借技术自主、政策红利与供应链韧性等核心能力,逐步巩固规模优势,并向“创新策源地”转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消费电子行业龙头,歌尔股份坚持以技术创新强化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垂直整合与全产业链布局做大做强,在筑起“护城河”的同时,更为新机遇之下的跃迁垒起坚实的支点。

需求+政策“双轮驱动”

消费电子行业步入复苏周期

近年来,换机周期、AI技术渗透、新兴市场增长等因素共振,让消费电子市场需求进一步回暖,带动行业步入复苏周期。

这其中,AI技术以及与终端的结合,引发消费者对高性能、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提升,成为消费电子市场回暖的“活跃因子”。2023年下半年,随着各大终端品牌一系列新产品的发布以及新技术的加速应用,终端需求复苏。

智能手机作为主力品类率先复苏。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上涨8%,达到3.19亿部,结束了过去连续九个季度的低迷。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2.2亿部,同比增长约7%,整体市场加速回暖。

平板电脑市场同步回暖。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全年总出货量达到1.48亿台,同比增长 9.2%。

新兴市场的崛起更添动力。依托电商生态与人口红利,2024年非洲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9%;东南亚智能手机出货量达9670万部,同比增长11%,结束此前连续两年的下滑趋势。随着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的普及,持续推高电脑及周边设备、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的需求。

终端需求回暖,行业复苏,企业是最先感受到这股暖意的主体。截至4月7日,A股已有14家消费电子企业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有8家企业的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有3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00%,分别是歌尔股份(144.93%)、协创数据(140.80%)、英力股份(129.33%)。

与此同时,一系列补贴政策将为消费及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顾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拉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1个百分点。2025年,针对消费推出的政策力度更大、范围更广,首次将手机等3C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纳入补贴范围,将进一步激活市场需求,加速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曾分析,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超过10%。

AI技术重塑短期“竞赛规则”

技术突破是取胜关键

当下,技术与政策的驱动早已不局限于需求的释放。短期来看,消费电子市场在加速复苏的同时向上升级:从规模到品质,从产品应用到场景重构,整个行业也随之迎来新一轮较量。

AI技术已成为消费电子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是行业向规模要品质的转折。

Canly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I手机的渗透率约为5%,预计2024年渗透率将增至17%;2024年,AI PC全年出货量占PC总出货量的比重达到17%,预计2025年占比将达到40%。受益于AI技术与终端的结合,产品“放量”的同时出现了明显的技术升级趋势,带动产品价值量有所提升。上述13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毛利率实现同比增长。

据Statista统计,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5万亿美元,而到2028年,这一数字可能增长至1.18万亿美元——AI技术与智能硬件产品的结合,正重新定义产品与应用的结合,是开辟行业发展新空间的关键。这其中,智能穿戴设备是消费电子市场未来的“主导”。

XR设备是消费电子新周期的“先行兵”。IDC数据显示,全球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和AR增强现实设备出货量约为760万台,同比增长约12%。未来内容创作持续丰富,还将为XR产品的长期发展带来有力支持。

在AI技术的加持下,智能硬件不再只是功能载体,已然进化为人机交互的智能终端,正在开辟多元化的市场空间。除XR设备之外,智能眼镜作为AI的新载体,正深刻重塑消费电子市场的格局。2025年,是智能眼镜的破局之年,消费者对智能眼镜的需求将从“尝鲜”向实用化加速,势必带来新一波行业热潮。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的出货量将达到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到2030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5340亿元。

消费电子行业的核心竞争始终围绕技术壁垒展开。要想抢占“新空间”,技术突破既是进入这一空间的“钥匙”,也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在这场升维竞赛中,依托于在声学、光学、微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创新优势和深厚积累,歌尔股份“零件+成品”的战略布局不断做大做强,使其能在开启新空间的同时实现领跑。

例如,在智能硬件领域,歌尔推出基于高通骁龙XR2 Gen 2和XR2+ Gen 2平台的MR参考设计,巩固其在XR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声学领域,歌尔推出融合VPU传感器和DNN算法的降噪技术,可以为OWS(开放式音频)和AI眼镜提供隐秘且沉浸的声学体验,继续在声学领域保持领跑。

歌尔股份的产品。网络截图

受益于技术突破,2024年歌尔股份三大业务线的盈利能力均实现质变。精密零组件业务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1.02个百分点,提升至21.51%;智能声学整机业务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2.73个百分点,提升至9.47%;智能硬件业务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1.9个百分点,提升至9.17%。

眼下,行业复苏与品质化加速的趋势不变,市场情绪导致的行情波动难以影响技术积累的长期价值。有技术壁垒的产品与企业将率先在消费电子行业“下半场”的竞争开启加速度。

消费电子市场的长期竞争

本质上是供应链的比拼

受行业特性、地缘政治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长期来看,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创新升维至供应链的比拼。尤其在新一轮关税冲击下,供应链的自主性与韧性才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

当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当地缘政治加剧产业链波动,供应链的敏捷性与自主性已成为核心竞争壁垒。此外,供应链的韧性不仅决定了企业的成本与效率,其自主性更决定了企业的技术可控能力与长期竞争力。

眼下,AI技术推动智能硬件产品与互联网服务深度融合,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来激发产品创新效能的趋势愈发明显。

技术是支撑供应链自主性与稳定性的基石。在AI技术应用方面,歌尔股份展现出了极高的自研能力。例如,由歌尔自主研发的AOI外观检查机、五轴点胶机以及柔性材料组装机等智能检测装备,具有高精度和强检测能力,展现了歌尔从硬件制造到智能解决方案的全链条创新能力;AI人工智能平台,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以及工业大模型等先进技术于一体,不仅能优化生产流程,还能有效提升产品良率,为歌尔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消费电子行业的未来竞争,歌尔的应对之策,是在打造三大产品矩阵的同时,构建"精密零组件+智能整机"的垂直生态,实现从核心零组件到整机制造的闭环优势。例如,在智能眼镜产品线,歌尔实现了全息波导镜片技术,到自研超薄碳纤维框架,再到微型SIP模组等全链条覆盖。既能实现性能与便携的平衡,还能通过垂直整合支撑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性价比。

歌尔股份的智能眼镜产品。网络截图

与此同时,歌尔不断培育新兴领域的增长点,向产业链关键环节深度布局。例如,在AR HUD模组等汽车电子领域的业务拓展;子公司歌尔微在MEMS传感器方面的深耕;子公司歌尔光学在光学透镜、光机、光波导等VR/AR核心光学零组件等领域的布局等等。

歌尔光学自主研发的DLP 3D打印光机模组。网络截图

展望长远发展,歌尔在夯实基本盘的同时不断“强壮筋骨”。面对新一轮关税冲击给消费电子行业“下半场”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垂直整合还是智能化生产布局,歌尔已经筑起坚实的壁垒。可以预见的是,坚持技术自主创新的歌尔,未来的向上发展与机遇同行的,更是“确定”的。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许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