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打破“千宿一面”,民宿以“特”制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18:00
春日正盛,登山踏青成为热门之选。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地民宿以其特色化、品质化服务火爆。途家民宿数据显示,平台清明期间热门城市的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两成。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城市居民对本地民宿的预订热度增长近三成,成都、三亚等目的地热度居前。这场始于乡村的住宿革命,正凭借鲜明的特色定位,从“千宿一面”的红海竞争中突围,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民宿的爆火,源于消费者对个性化、沉浸式体验的追求。与标准化酒店不同,民宿以“在地文化”为核心竞争力,将住宿场景转化为文化体验的载体。例如,洛阳的古风民宿结合汉服体验、古风剧本杀,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途家数据显示,“古风”“露营”“户外”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激增200%以上,印证了游客从“观景”向“体验”的消费转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这一政策导向为行业注入动能。广东省已率先行动,出台乡村旅游民宿地方标准,明确要求民宿需融入乡土文化、提供就业岗位。
要让民宿经济从“爆红”走向“长红”,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挖掘特色。一方面,需依托地域文化打造IP。如青岛崂山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聚焦“山海+”IP,整合山、林、海、湾资源,发展“民宿+非遗”“民宿+精致农园”等业态,形成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集群;胶州市洋河镇则利用山水生态资源,集聚民宿项目10个左右,带动农民就业。另一方面,需顺应消费趋势创新业态。如崂山区推出的“观星手绘地图”与观星民宿联动,吸引游客体验“星辰之约”;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研学民宿”则以“民宿+研学”为亮点,不断丰富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民宿经济的崛起,是文旅消费从“量”到“质”升级的缩影,更是中央一号文件“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战略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住宿业的补充,更是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纽带。未来,行业需进一步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在政策引导下,将地域特色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力。在消费需求迭代升级的今天,唯有握紧“特色”这把钥匙,才能打开民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耿伟杰)
编辑:刘建
相关文章
- 为期3个月!村超全国赛上海赛区在水库村启幕,邀客体验“文旅商体农”盛宴 2025-04-13 20:33:00
- 政校企协同创新 智造赋能乡村振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助力烟台高质量发展 2025-04-13 17:51:00
- 以书为舟,重构生命文化价值,沪上首家生命文化主题AI书院“牧云记”启幕 2025-04-13 13:47:00
- 专家学者齐聚连州,共探传统文化与道学赋能乡村振兴之道 2025-04-13 00:05:00
- 泉州永春:美岭集团诚信铺就乡村振兴路 2025-04-11 20:35:00
- 图们市图书馆向市政协、图们海关赠书暨分馆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2025-04-11 1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