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财经丨华熙生物业绩 “双降” 背后的薪酬悖论:高管薪资逆势增长,转型阵痛还是治理危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3:01:00

华熙生物业绩概况(来源:东方财富)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2024年,华熙生物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的成绩单:营收同比下滑11.61%至53.71亿元,净利润暴跌70.59%至1.74亿元,扣非净利润仅1.07亿元,较2022年峰值缩水近90%。第四季度单季亏损1.88亿元,这是公司自2019年登陆科创板以来首次出现季度性亏损。

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更刺眼的对比出现在薪酬数据中。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薪酬总额达4355.02万元,较2023年的2543.43万元激增71.23%。其中,董事、副总经理郭珈均年薪从92.53万元跃升至622.13万元,涨幅超570%;董事、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年薪从94.67万元增至343.18万元,增幅达262%。即便剔除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主席,其他高管的平均薪酬涨幅仍超过60%。
市场质疑声直指薪酬与业绩的背离:“净利润腰斩,高管薪酬却逆势翻倍,这是对股东利益的无视。”一位长期跟踪华熙生物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业务“冰火两重天”:核心板块坍塌与转型投入的角力
业绩下滑的主因来自核心业务的全面收缩。占营收47.92%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同比暴跌31.62%至25.69亿元,拖累整体营收。润百颜、夸迪等明星品牌在竞争加剧下增长乏力,叠加公司主动调整渠道策略,该板块毛利率虽微升0.75个百分点至74.07%,但净利率已从2022年的15.12%骤降至3.14%。
唯一亮点是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03%,其中医美产品“润致娃娃针”收入翻倍,覆盖机构超5000家。原料业务则以12.36亿元收入维持9.47%的增长,国际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49.19%。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较2023年增长33.77%
转型代价同样沉重。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89亿元,供应链改造、产能布局等投入超1亿元,管理费用因薪酬体系变革同比增长33.77%至6.58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研发投入达4.46亿元,虽同比增长4.46%,但与净利润的比值已超过250%,显示出“以研发换未来”的战略决心。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21.98万元
薪酬暴涨背后的“管理变革”叙事
对于薪酬激增,华熙生物在财报中解释为“管理变革的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需要,并强调“虽影响了短期损益,但为公司长期发展夯实基础。”具体措施包括:
宽带薪酬模式:以绩效为导向,强调员工能力与业绩贡献相结合,以岗定级、以能定档、人岗匹配、易岗易薪,形成岗位-能力-薪酬匹配的薪酬激励体系。
股权激励摊销:2021年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在2024年产生7000万元费用,影响短期损益。
人才争夺:合成生物学、再生医学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薪酬溢价显著,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增至21.98万元。




华熙生物董事会审议涉薪酬相关内容及该公司董事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名单
行业对比与股东关切
横向对比显示,华熙生物的薪酬涨幅远超同行。2024年,爱美客总经理石毅峰薪酬为269万元,低于华熙生物多位副总;昊海生科高管薪酬总额不足2000万元,仅为华熙生物的45%。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其担忧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合理性及转型成效两个维度。记者注意到,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中有6人担任公司高管,占董事会总人数(9人)的66.67%。其次,据该公司公告称,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由董事会下设的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定,但记者注意到该委员会成员既担任着公司高管,又同时担任公司董事。
公司在对2023年业绩解释时曾表示,管理变革是公司推动战略升级,实现业务长期稳健增长的必然动作。在2024年业绩预告发布后,华熙生物也曾回应媒体称,公司收入占比较高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和战略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调整仍在持续,从流程到组织运营、人才培养、产品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夯实业务基础,2025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有望触底。

华熙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2023年增加1.33个百分点
转型阵痛还是治理危机?
华熙生物正经历从“玻尿酸大王”到“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商”的战略转型,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8.68%,布局合成生物学、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其自主研发的“润致·格格”医美针剂、润百颜胶原紧塑霜等产品已进入市场验证阶段。
市场分歧在于,转型是否值得以短期业绩和薪酬争议为代价。有分析认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技术迭代周期长,高管薪酬的“逆周期激励”是吸引人才的必要手段。但反对者指出,在核心业务坍塌、现金流承压(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9.3%)的背景下,薪酬增长可能加剧资金链风险。
华熙生物的薪酬争议,本质是企业战略转型与股东短期利益的博弈。当“管理变革”成为薪酬暴涨的理由,当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出现断层,市场需要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和更严格的治理监督。玻尿酸的故事或许已进入新篇章,但高管薪酬与业绩的“剪刀差”,仍是悬在投资者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相关文章
- 家电厂商:业务人员不跑市场,出路何在? 市场拓展 2025-04-26 22:03:00
- 财报透视|去年刚刚扭亏,龙大美食一季度净利润又骤降近九成 2025-04-26 22:02:00
- 天价离婚!两人隐瞒离婚7年才公开,女方分走超3亿元 2025-04-26 20:39:00
- 五粮液2024年稳中有升:分渠道释压调节供需,打造营销增量转化闭环 2025-04-26 19:15:00
- 一季度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达10907.4亿元,同比增长1.7% 2025-04-25 21:13:00
- 中国汽研总负债26.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53%,应收账款达20.07亿元 2025-04-25 1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