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千万粉丝头部电商,竟是从沪上8㎡夫妻老婆店起步!很多上海人不知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7:46:00    

最近,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姑娘们结伴来到宝山区庙行镇南蕰藻路上一栋气派的新大楼,这里就是淘宝头部轻奢女装店笑涵阁“Xhange”首度尝试开设的第一家线下旗舰店,刚刚低调开业。


创始人张勇告诉新民晚报记者,笑涵阁从2005年在共康服饰城8平方米开夫妻老婆店到成为拥有1000万粉丝、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女装电商品牌企业,如今又拥有了1500多平方米的线下店和共50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20年来他们夫妻俩就一直在庙行,也与庙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开的第一家线下旗舰店


出租屋床上拍照抠图

地铁内钱货交易积累忠实客户


张勇告诉记者,自己是安徽滁州人,2003年跟着爱人来到上海闯荡。一开始还在美兰湖高尔夫球场应聘做过巡场,高高帅帅、干活勤奋的他受到同事和领导的喜欢。虽然还不清楚未来的方向,但他坚信技多不压身,于是白天驾校学习,晚上学习电脑知识。2005年,他和妻子在共康服饰城开了一间仅8平方米的小店,规模虽小,却干劲十足。


20年前的8平方米夫妻老婆店


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张勇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全新销售渠道的潜力,于是立即注册了淘宝店铺,成为淘宝第一批入驻的商家。那时没有模特,张勇就用一部奥林巴斯卡片相机,把店里的衣服放在出租屋的床上,靠窗外的自然光拍摄照片,然后抠图上传到网上。他身兼运营、美工、客服、送货员等多职,凭借这种拼搏精神,从最原始的地铁内钱货交易,慢慢积累了众多忠实客户,甚至只要是他推荐的服装,客户都认可直接下单。


8平方米到5000平方米

有困难找庙行“家人”


张勇腼腆地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是个比较社恐的人,妻子更是不喜与人打交道,但是与庙行镇不少工作人员却渐渐处成了家人的感觉,有困难有烦恼“庙行家人”就会主动来帮助解决,这也是他心甘情愿驻扎20年的最关键原因。


第二家小店约20平方米


乘着互联网发展的春风,笑涵阁的规模逐渐扩大。2007年,8平方米变成20平方米。2019年,从个人店铺转型为企业店铺,并将企业总部落户庙行。此后,笑涵阁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2018年荣获年度淘宝商家自运营黑马奖,2019年至2023年连续5年GMV(商品交易总额)超过10亿元,2024年GMV高达23.3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同比增长超10.1%。如今,笑涵阁在淘宝拥有超1000万粉丝,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5%,常年排行通勤类女装店铺前五,成为名副其实的头部电商。


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张勇也遇到了新的烦恼。作为从“夫妻老婆店”起步的企业,过去不太重视企业环境,但随着规模的扩大,提升企业品牌和研发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张勇开始对办公空间进行多次扩张,但每次扩张时,新办公楼的选址都成了现实问题。


张勇虽然希望留在上海,因为这里有更多设计研发人才,但庙行本身土地资源紧张,这让他多次犹豫是否要将企业总部搬去外地。关键时刻,庙行招商团队伸出了援手。2023年,张勇想将笑涵阁的办公面积从1600平方米扩大到5000平方米以上,但企业原来所在产业园已经没有闲置土地。得知张勇的诉求,庙行的“家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最终帮张勇找到了一个村集体的闲置厂房,地块大小适中、濒临江边,张勇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


如今有了独立宽敞的办公楼


从“发现需求”到“创造需求”

创造舒心环境


因此,庙行镇,这个全市行政面积最小的镇,却孕育出了这样一家淘宝头部服装电商。


庙行镇党委书记郁梦娴告诉记者,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呼应现代化产业聚集的迫切需求,也是在有限产业空间基础上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招。2017年底以来,全市先后推出七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特别是2024年7.0版各项举措紧扣“用户意识”,企业获得感很强。值得一提的是,庙行镇持续擦亮“锦囊MIAO计”之“MIAO沟通”“MIAO无忧”“MIAO舒心”等系列营商环境品牌,效果十分显著。


一方面,庙行定期举办“MIAO发展 踔厉行”企业家沙龙、民营经济圆桌会,完善企业家意见征求、处理反馈、执行监督等机制,推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使出台的政策好用、管用、马上能用。另一方面,镇政府积极从“发现需求”到“创造需求”,主动代入企业视角。比如民营企业总部等政策申报,不是光告知企业,而是提前对企业进行“政策画像”,形成种子企业名单,引导种子企业向政策标准发展。


同时,庙行镇根据企业需求,成立了科创、税筹、基金、融资、上市、人才和法律等7个特色服务团,为企业提供管家式点对点专业化服务。


此外,庙行推动“MIAO舒心”综合治理,要素环境从经济治理向社会治理优化。


庙行镇大部分产业空间是由蕰藻浜边果品、丝绸等仓库转型更新而来,曾经有段时间周边园区企业反映蕰藻浜沿岸区域环境脏乱、园区间相互封闭,滨水岸线不贯通开放。于是镇领导多次组织沿线单位专题协商,破除观念隔墙。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将企业文化和历史记忆融入整体设计方案,投资3000万元,历时100天的施工改造,打通6处断点,蕰藻浜庙行段1.4公里滨水步道实现全线贯通,2.73万平方米的亲水空间成为周边企业员工、居民游憩的宝地,实现了还水于企、还绿于企、还岸于企的目标。原来各园区的“环境死角”变成抢手的“滨河风景线”,周边园区出租率提升了8%、租金提升10个百分点。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郭剑烽

编辑:李争

编审:何迪